曾有一个自闭症孩子,从2岁就开始接受治疗,父母带他走过了8年的“长征”,他们去过北京、上海、武汉、长沙、广州的所有大医院,还去过日本、新加坡、美国、加拿大求医……然而,时间、精力、金钱的大量投入却换不来患儿的病情改善。
当别的家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岁岁年年,他们却在四处奔波中走过春夏秋冬。
终于,在孩子10岁的时候,他们找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神经专科主任罗向阳教授,事情柳暗花明了。
“通过看似无意义的行为,去打入他的世界”,罗教授道出了治疗的关键。
社交障碍、语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是自闭症的三大主要症状。而社交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障碍,自闭症儿童喜欢独自玩耍,对父母的多数指令常常充耳不闻,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,与父母亲之间似乎缺乏安全依恋关系;不愿意或不懂得如何与小朋友一起玩,不能参加合作性游戏,也时常会做出一些看似无意义的行为。这些都给人们与自闭症儿童的正常相处造成很大的困难,使其不能很好地引导和改变自闭症孩子。
这个孩子刚到罗教授那儿看病的时候,仅仅只会傻坐着。可是,罗教授发现,他喜欢撕纸,也许大家都觉得这种行为没有意义,而罗教授正是由此找到了跟他的共同语言。
罗教授对他说:“你喜欢撕纸,是吧?那我们来比一下,看谁撕得快?”然后,罗教授就撕起了纸,孩子先是一愣,看着罗教授撕,接着就跟罗教授比试起来了。看到他有所回应,罗教授开始尝试改变他,又说道:“我撕得没你快,我们来换一个方式,看谁撕得长?”在罗教授做了示范之后,孩子也有样学样,渐渐撕出图形来。找到了与这个孩子沟通的方法后,他就明显地变化了;后来,他还可以跟他的家庭老师比赛跑步……有时,一些看似无意义的行为,正是他“紧闭心门”的正确打开方式!
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,这个孩子还开始懂得人情,知道跟爸爸妈妈亲热了。到中秋节的时候,他的母亲发了一条短信来感谢罗教授说:“您让我们的家庭过了一个最有人情味的中秋”!
一直主张以博大的胸怀去爱孩子的罗教授认为,跟一般的孩子比起来,自闭症孩子的能力可能差很多,他们的一些行为,我们从正常孩子的角度来看是没意义的、不当的,但只要这些行为没有造成任何人的伤害,没有造成环境的破坏,我们都要去包容、去认同,并且通过对他们的认可来改变他们。如果换作正常孩子,也许不会接受撕纸这种指令,我们可能也不会任由正常孩子胡乱撕纸,可对待自闭症孩子,我们的宽容要更广阔一些,要容忍并利用他“无意义”“不当”的行为,去打入他的世界。